安徽多地马拉松宣布取消
金秋十月,本是马拉松秋季赛的时间段,但突然多地不约而同地传来多场马拉松取消的消息。最近几天,安徽省多地赛事组委会宣布马拉松赛事取消或者调整项目。
合新闻调查发现,近期马拉松赛事“降温潮”已经在全国多地出现。资深业内人士表示,不管是主办方还是参赛者,树立正确的“跑马观”至关重要。
安徽多地公告称
马拉松取消或调整
“尊敬的各位跑友,我们怀着深深的不舍与歉意通知您,原定于11月9日举办的2025亳州马拉松因故取消举办。”10月13日,亳州马拉松组委会称,“由于赛事取消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所有报名缴费的选手,将由组委会全额退款。针对本公告发布日(含)前已产生的住宿费用,组委会还将为选手提供因赛事取消产生的住宿退订补偿。
10月14日,铜陵马拉松组委会发布公告称,“我们非常遗憾地通知您,原定于12月7日举办的2025铜陵半程马拉松赛因赛事计划调整取消。”此前在9月26日9:18,铜陵半程马拉松准时开启报名通道,便迎来了火爆的报名热潮,短短3小时报满。
同样是在10月13日,2025宣城半程马拉松组委会对外宣布,“我们非常遗憾地通知您,原定于11月9日举办的2025宣城半程马拉松暨中国田径协会10公里精英赛(宣城站)因赛事计划调整取消。”
10月13日,马鞍山采石矶半程马拉松赛组委会发布公告称,将取消10公里精英赛和家庭亲子跑两个项目,半程马拉松项目正常举行。
10月11日,蚌埠马拉松组委会发布公告称,将取消欢乐跑项目,马拉松、半程马拉松项目正常举行。合新闻记者查询获悉,该项比赛原计划在11月初举办,其中欢乐跑长度4公里。
展开全文
10月14日,合新闻记者以马拉松爱好者的名义联系了多个赛事组委会。
亳州马拉松创办于2017年,经历多年发展,赛事成绩斐然,首年举办即获得中国田径协会“铜牌赛事”,2019年荣膺国家级“金牌赛事”和世界田联“标牌赛事”称号。2024亳州马拉松继续按照中国田径协会A1类标准高水平办赛。
亳州马拉松赛事组委会工作人员解释,该项赛事早就列入中国田径协会2025年赛事计划当中。此次取消属于上级严控要求。
2025宣城半程马拉松组委会工作人员透露,此次取消的比赛包含了半程马拉松、10公里精英赛、5公里欢乐跑三个项目,赛事此前已完成中国田协A1认证。
“这是组委会根据上级有关管理部门的要求,以及省里有关赛事计划调整作出的决定。”工作人员表示,今年原本是该赛事第一次举办,此次临时取消确实比较遗憾。
马鞍山采石矶半程马拉松赛组委会工作人员称,赛事取消10公里精英赛和家庭亲子跑,是上级有关部门的通知要求。
另外,蚌埠马拉松组委会工作人员表示,“取消欢乐跑项目,是因赛事整体安排的必要调整。”
“降温潮”来袭
精英赛、欢乐跑等影响最大
合新闻记者注意到,最近多地马拉松比赛取消或者调整,并非安徽独有。放眼全国,近期已经有多个省份多个地市取消了马拉松比赛。
10月6日,“隆景体育”发布公告,宣布原定于10月12日举办的2025临汾半程马拉松因“赛事计划调整”取消。
仅三天后,2025宜宾长江首城马拉松组委会也发布调整方案,保留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项目,但取消了10公里精英赛和5公里欢乐跑。
10月11日,大竹县宣布取消原定10月25-26日举办的半程马拉松、欢乐跑及山径挑战赛;石家庄鹿泉区文旅局公告2025石家庄·鹿泉半程马拉松赛取消。同日,河北保定蠡县半程马拉松和北京龙形半程马拉松也相继因“赛事调整”和“政策因素”宣布取消。
以同处于长三角的江苏为例,最近几天已经有多个马拉松赛事取消。
其中,10月12日,江苏长江商业银行·2025靖江半程马拉松组委会发布公告,原定于11月9日举办的赛事因故取消,组委会将在5个工作日内为已中签选手全额原路退还报名费,并对赛事取消产生的交通退票手续费、住宿退订损失等合理费用进行补偿。
原定于11月2日举办的2025泰兴农商行“江东”半程马拉松,也宣布因赛事计划调整取消,报名费同样于5个工作日内全额退回,组委会同步协调后续事宜。
10月11日,赛事组委会发布公告称,原定于11月8日举办的2025南京江岛半程马拉松暨Sundown MARATHON 南京站半程赛因故取消。
不仅仅是在长三角,近期的马拉松赛事“降温潮”,已经席卷多地。
近日,山西临汾、河北大厂、北京延庆等多地赛事先后取消或暂缓,部分赛事仅保留全程、半程马拉松项目,取消了10公里精英赛、5公里欢乐跑等配套项目。
10月13日,2025沂水半程马拉松组委会发布公告,取消原定于11月16日举办的2025沂水半程马拉松比赛。
10月14日,官方消息称,原定于10月19日举办的2025湖南沅陵半程马拉松也因故取消。同日,2025重庆(长嘉汇)半程马拉松组委会发布公告称,这项原计划在11月2日鸣枪开跑的比赛,将取消欢乐跑。
合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这些被取消的赛事大多集中在区县级层面,且以半程马拉松和群众性跑步活动为主。
赛事数量井喷
对规范办赛提出更高要求
依据中国田径协会《路跑赛事管理办法》,马拉松等级划分为A类(A1类、A2类)、B类、C类三个等级。
其中,A1类赛事指赛事的赛道、丈量、距离、计时、裁判、兴奋剂检查等核心竞赛组织工作达到世界田联、全国纪录、成绩认证标准(承认纪录及达标成绩)。
A1类赛事成绩计入中国田协路跑的成绩排名,可以申报中国田径协会路跑大众运动员等级。在满足其他相关专业技术标准后,赛事可以申办全国锦标赛、冠军赛(含)以上级别的赛事,创造的成绩可申报全国、亚洲以及世界纪录。
而C类赛事是指社会力量办赛、参赛人数达到300人的,并且受到地方田协或马拉松归口管理部门监管的大型马拉松活动。
据中国田径协会统计,2024年全国共举办各级各类路跑赛事749场,赛事总规模达700万人次。
2025年上半年,全国共举办各类马拉松赛事超300场,参赛规模超320万人次,在丰富群众体育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对于爱好者而言,即便马拉松赛事扎堆,仍有不少跑者抱怨“一签难求”。
不过,马拉松过热产生的各种乱象,在过去几年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
一方面,全国各地举办的马拉松赛事的确让不少城市将赛事流量转变为了经济增量,但另一方面,赛事举办过程中的乱象,如赛事服务不到位、路线安排不合理以及志愿者工作不专业等等,都引起了许多跑友的吐槽。
近年来,随着各地马拉松活动越来越多,跑者突然倒地、过度索取补给、扰乱赛道秩序等事件,也时常见诸于网络。
合新闻记者查询发现,最近两三个月,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田协并没有正式出台关于马拉松赛事的新规。距离最近的一份要求是在今年7月,中国田径协会曾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马拉松赛事组织工作的通知》。
这份通知对马拉松赛事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意在进一步加强马拉松赛事管理,全面压实各方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办好人民满意的马拉松赛事。
相关内容包括加强分析研判,压实全链条各方责任;强化责任担当,落实属地监管;强化关键环节,排查风险隐患;丰富赛事供给,提高服务质量等。
资深人士称
树立正确“跑马观”至关重要
现年68岁的魏普龙从小就热爱运动。1976年工作后,他成为一名体育教师,随后应征入伍。退伍后,2013年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上海马拉松的一个全马名额。
如今,魏普龙是中国蜀山马拉松文化博物馆馆长、合肥马拉松运动协会会长。“至今,我已经参加了全程马拉松比赛87场,半程马拉松比赛70场。”魏普龙还是2019体坛风云人物年度大众体育精神奖候选人。
近些年,“马拉松热”已成为共识,不少城市都铆着劲办一场马拉松。
魏普龙认为,马拉松“一窝蜂”背后是攀比之风作祟,“你能办,我也能办,不丢面子,还能创造点小增收。”举办马拉松赛事需要耗费巨大的资源以及费用,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这笔投入并不是小数字。
马拉松赛事的产业链条覆盖了赛事运营、物资供应、品牌赞助、旅游服务、食宿消费、体育科技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生态。
“马拉松早已不是单一的体育赛事,而是一场全民消费狂欢。”例如,今年的无锡马拉松赛事中,42.6万观众与跑者齐聚,直接创造了5.05亿元的产业效益,同比增长78.2%。在这场体育赛事的背后,是酒店客房被一抢而空、餐厅翻台率飙升至平日三倍的热闹场景。
“成功举办一场动辄几万人参加的大型体育活动,考验的是一个城市的组织协调能力。”魏普龙坦言,现实情况是,一些地方在办赛过程中,暴露出了很不专业的一面。
比如,有些地方为了“赶热度”,不管自身条件是否合适,便匆忙上马。
为此,近年来魏普龙一直在呼吁,各方应当“冷思考”,不要盲目追随。
马拉松应与欢乐跑、健康跑等加以区分
需要冷静下来的不仅仅是赛事举办方,还有这项运动的爱好者。
“完赛不是终点,安全回家才是。”魏普龙认为,安全是衡量一场马拉松成功与否的试金石,主办方应更加尊重生命、敬畏赛事。
在他看来,参与马拉松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益处,但它毕竟是极限运动。“完成全马不仅需要强大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以及丰富的跑步训练经验,还离不开运动营养的充分补充。”
爱好者们对于马拉松项目应有敬畏之心,不能过分追求跑量、个人最好成绩等指标,而不顾自身实际情况,否则容易给个人和家庭造成风险。
“马拉松是一项极限运动,要求参与者在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达到一定标准才能进行,且需科学训练,有时还需医学干预。”魏普龙支持这样的观点,“马拉松应当与健康跑、欢乐跑等进行区分。”
魏普龙表示,当前的“马拉松热”,让人们似乎淡忘了,马拉松并不是一项普通的健身项目,而是一项竞技项目,其追求突破和极限的理念,本身就预示了风险的存在。
魏普龙提醒,保持运动是好习惯,但不科学的运动则有风险,爱好者们必须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制定合适的系统训练,在安全的前提下挑战自我。
评论